中新網福建新聞1月6日電 (記者 呂巧琴 葉茂)福建寧德市歷史悠久,人文底蘊深厚,涌現(xiàn)出不少的思想家理論家。如,壽寧縣令馮夢龍、福寧府知府李拔等先賢,留下了基層治理理念理論;朱熹晚年避難閩東,留下了理學之光;人類學、社會學代表性人物林耀華撰寫著作《金翼》……
寧德市社科聯(lián)主席邱樹添6日表示,但他們的思想理論缺乏梳理、散落在民間或各個領域,無法形成方陣,打造“寧德學派”可以串點成線,沿續(xù)文脈,扭轉閩東無文化或文化不多的不良印象。
為此,一份由寧德市政協(xié)新聞出版、特邀、婦聯(lián)、工會、青聯(lián)、社科6個界別11名委員聯(lián)名提出的《關于打造“寧德學派”的建議》提案,在寧德市政協(xié)四屆四次會議期間提交,并經寧德市政協(xié)審查立案。
“從現(xiàn)實力量來看,‘寧德學派’呼之欲出?!鼻駱涮碇赋?,近年來不僅市內高校、黨校等職能專業(yè)機構踴躍參與申報市社科課題研究,市直機關單位參與數(shù)也逐年增加;這些閩東社科界專家學者聯(lián)合攻關,推出一批有價值、有深度的理論成果,并在國家和全省有關評選中脫穎而出。
然而,在邱樹添看來,寧德市社會科學機構設置、基礎保障處于全省設區(qū)市末位;缺少來自組織層面的有力支撐和必要保障,難以全身心地投入到原創(chuàng)性社科成果的研究;研究力量分散、薄弱,無專門機構、無專業(yè)隊伍、無研究品牌等“三無”現(xiàn)象明顯。
邱樹添稱,當前打造以闡釋研究、學懂弄通新思想及其源流關系,并致力于弘揚“閩東之光”為主要特征,聯(lián)通內外、博古通今、擔當作為、厚植情懷的“寧德學派”,對于寧德地方經濟社會發(fā)展具有重要意義。
邱樹添建議,從組織、財力等必要保障上予以支持,整合創(chuàng)建一支研究經驗較為豐富的隊伍、建立新型智庫“閩東智庫”,為寧德發(fā)展提供咨詢服務,并設立學術交流基地和研究成果集中展示展陳館,把打造“寧德學派”作為有效傳播“閩東之光”和打造“人文寧德”的活化抓手與載體。(完)
Copyright @ 2008-2016 lvsecaifu.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監(jiān)督電話:0593-2099788 投稿郵箱:ndnews@126.com 中新寧德 閩ICP備15008286號