8日于福州落幕的福州市十五屆人大四次會議,表決通過了《關于進一步推進福州古厝保護的決定》(以下簡稱《決定》),展現(xiàn)了福州守護古厝的決心與信心。
上下杭、朱紫坊、煙臺山歷史風貌區(qū)基本修復,15個特色歷史文化街區(qū)即將建成開放,51條傳統(tǒng)老街巷得到保護整治,嚴復故居、宏琳厝等135處文物和歷史建筑完成保護修繕……在剛剛過去的2019年,福州的古厝保護獲得可喜進展。
福州古厝遍布城鄉(xiāng),數量眾多。其中,三坊七巷古街區(qū)內保存有200余座古建筑,15處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,是不可多得的“明清建筑博物館”;“鄉(xiāng)村中的皇家園林”永泰愛荊莊,為土石木混合方形寨堡式建筑,共有361間房屋;閩清縣的宏琳厝,歷經200多年風雨滄桑,是中國最大、保存完好的古民居單體建筑。
該《決定》提出,探索古厝活化利用新路徑,實現(xiàn)古厝保護與民生改善、城鄉(xiāng)建設相得益彰;注重融合互聯(lián)網、大數據、區(qū)塊鏈、人工智能等現(xiàn)代科技,用新理念和新技術讓古厝煥發(fā)新生活力,打造反映文化特征、地域特色、文脈傳承、文物歷史的古建筑集中區(qū)。
在今年福州市“兩會”期間,與會代表、委員也紛紛建言獻策,推進古厝保護。
福州市人大代表程璇提出,古厝保護修不僅要留住“形”,更要留住家風家訓、文化特質和生活方式。
作為古厝修復的參與者,福州市人大代表薛金云說,古厝保護應該讓游客知道這座建筑里曾經住過的人、發(fā)生過的事。
致公黨福州市委會副主委徐小玲建議,開發(fā)體現(xiàn)福州地方特色木結構、斗栱、古厝模型等內容的文創(chuàng)產品;在對古厝進行數字化建檔的基礎上,實現(xiàn)數據共享,為教育和特色旅游服務,應用5G技術、3D、VR等手段再現(xiàn)古厝歷史場景。
福州市人大代表王永福認為,“當務之急是要進一步摸清家底,建設古厝數據庫進行分級分類管理?!?/p>
2020年,第44屆世界遺產大會將在福州舉辦。專家認為,對福州市來說,這是進一步深化古厝保護和文化傳承的契機。(閆旭)
Copyright @ 2008-2016 lvsecaifu.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監(jiān)督電話:0593-2099788 投稿郵箱:ndnews@126.com 中新寧德 閩ICP備15008286號